2024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圆满落幕 肯尼亚选手打破赛会纪录

2024年上海国际马拉松赛于11月17日清晨7时在外滩鸣枪开跑,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.8万名选手齐聚黄浦江畔,共同参与这场年度体育盛事,经过激烈角逐,肯尼亚选手埃利乌德·基普科里尔以2小时05分18秒的成绩夺得男子组冠军,并打破赛会纪录;埃塞俄比亚选手海伦·贝克莱以2小时21分34秒的成绩摘得女子组桂冠,中国选手表现亮眼,张德顺以2小时28分45秒获得国内女子组第一名,杨绍辉则以2小时10分12秒位列国内男子组首位。

赛事规模创新高 国际化程度显著提升
本届上海马拉松首次将参赛规模扩大至3.8万人,较去年增加2000个名额,全程马拉松、半程马拉松和健康跑三个项目均实现满额报名,赛事吸引了500体彩平台包括波士顿马拉松、柏林马拉松等六大满贯赛事精英选手在内的国际顶尖跑者,国际化选手占比达15%,赛事组委会还特别增设“一带一路”国家跑者专区,来自哈萨克斯坦、泰国等20余个国家的选手组成方阵参赛,彰显了赛事的国际影响力。

赛道优化获好评 沿途风景成亮点
今年的赛道延续了经典路线,起点设在外滩金牛广场,途经南京东路、静安寺、徐汇滨江等城市地标,终点为浦东新区东方体育中心,为提升选手体验,组委会对赛道进行了局部优化:减少3处急转弯路段,增设5个降温喷雾点,并在后程增加能量补给站密度,跑者们纷纷表示,梧桐树下的衡山路、滨江步道的秋日景色为比赛增添了独特魅力。“跑过外白渡桥时,朝阳正好从陆家嘴高楼间升起,那一刻忘记了疲惫。”来自北京的业余选手王磊说。

科技赋能赛事 安全保障全面升级
本届赛事引入多项科技手段:首次启用AI人脸识别系统,选手从检录到完赛物资领取全程“刷脸”通行;赛道沿线部署50台无人机进行实时监控,配合地面1200名医疗志愿者组成立体救援网络;选手佩戴的智能手环可实时监测心率、步频等数据,并通过5G网络传输至后台指挥中心,据组委会统计,全程马拉松完赛率达98.2%,仅26名选手因身体不适中途退赛,无重大意外发生。

环保理念贯穿始终 绿色赛事获认证
为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,赛事采用可降解号码布、电子版参赛手册,并在补给站使用可循环水杯,赛后,超过8吨的废弃水瓶通过专业机构分类处理,再生利用率达90%,国际田联绿色赛事评审组现场考察后,授予上海马拉松“金标环保赛事”认证,这是亚洲第三个获此殊荣的城市马拉松。

2024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圆满落幕 肯尼亚选手打破赛会纪录

群众体育热潮涌动 全民参与成风尚
除专业组别外,赛事还设有企业跑团、家庭跑等大众参与环节,上海本地跑团“申城乐跑”组织200余名视障选手与陪跑员共同参赛,成为赛道暖心风景,沿途76个啦啦队表演点中,老年腰鼓队、少儿街舞团等民间团体用热情鼓舞选手,据统计,今年通过电视及网络平台观看赛事直播的观众突破1200万人次,创历史新高。

经济效应显著 带动消费超5亿元
马拉松经济效应持续释放,赛事期间,外滩、新天地等赛道周边酒店入住率达95%,体育用品店跑步装备销量环比增长300%,美团数据显示,比赛日早餐外卖订单量同比上涨180%,功能饮料、能量胶等商品搜索量激增,上海市体育局局长徐彬表示:“马拉松已成为推动‘体育+旅游’融合发展的金字招牌。”

中国选手进步明显 巴黎奥运备战提速
国内专业选手的表现备受关注,女子组张德顺的成绩较其去年提升了1分23秒,男子组杨绍辉则跑出个人第三好成绩,国家田径队总教练王嘉陵指出:“通过与国际高手同场竞技,我500福彩服务们的选手在节奏把控、体能分配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。”据悉,中国田径协会将以本次赛事数据为参考,调整巴黎奥运会马拉松项目的选拔方案。

2024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圆满落幕 肯尼亚选手打破赛会纪录

城市管理经受考验 多方协作保障成功
赛事背后是城市综合管理能力的体现,市公安局出动1.2万名警力实施分级管控,轨道交通提前至5时运营并开设选手免费通道;市容部门连夜清理赛道落叶,气象部门每半小时更新天气预警,国际马拉松路跑协会技术代表马克·汤普森评价:“从志愿者微笑到医疗响应速度,每个细节都展现出一流城市办赛水平。”

文化符号再升级 赛事IP价值凸显
今年赛事奖牌设计融入石库门建筑元素,完赛毛巾印有白玉兰图案,这些“上海符号”引发选手收藏热潮,同期举办的马拉松博览会吸引耐克、佳明等50个品牌参展,衍生品销售额突破800万元,上海体育学院专家指出,经过28年培育,上海马拉松已从体育赛事发展为融合文化、旅游、商业的超级IP。

随着最后一名选手在关门前跨越终点线,2024上海国际马拉松画上圆满句号,赛事组委会宣布,2025年赛事将首次设置竞速轮椅组别,并计划与东京马拉松缔结姐妹赛事关系,持续推动中国路跑运动与国际接轨,这场充满速度与激情的城市派对,不仅见证了人类极限的突破,更成为展示上海活力与包容精神的流动名片。

标签: